室外的球体是星球影院,每场放映30分钟。我们到时10点20左右,离10点半的放映只差10分钟,决定先看影片,再参观。
观影时间一览表。
虽然是室外,但是星球影院里面的温度比较低。据说是因为设备怕热,前几天还因为北京持续高温,热得罢工一天~~
星球影院的卖点在于360度立体沉浸式影院,整个影院有4组巨幕(每组由正前方、上方、脚下三块屏幕组成),人们围着中间的台子而坐(据说人多时,要求大人坐地下,台子留给小孩)。身后的这个大球也会随着影片放映内容而随时变化。
视觉效果确实很震撼。但是由于四组屏幕放映的内容并不相同,有选择障碍的人估计要疯!到底要看哪个?小孩也是这样,注意力总会被别的屏幕吸引。
喏,就像这样,两块相邻屏幕放映的内容是不同的。
影片内容就是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话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被降格的冥王星。但是,为了保证专业性,术语还是很多,对天文小白来说也不能全部入耳入脑,我只在介绍火星时睁大眼睛仔细看,毕竟这是人类有可能移居的星球。结果看到火星表面基本就是荒漠、砾石遍布,还有龙卷风,不由得跟同为天文小白的好友交换个眼神:还是终老地球吧,哪儿也不去。
要求孩子安静坐30分钟听这种知识科普基本不可能,俩孩子听了一会儿,就开始绕着台子转圈了。
看完电影,我们去室内参观。
正好赶上有讲解,听了一会儿。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被制作成了精美的图表,我马上开始找加加林和阿姆斯特朗,娃则对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小狗感兴趣,听说小狗只在太空活了几个小时,还有点小遗憾(不知是否就此放弃了带着自己的宠物狗上太空的计划)。
太阳系仪,完美还原太阳系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自转和公转速度。
美国人的月球车
咱们中国人的月球车,玉兔号。论颜值是比不上美国的那辆,但是解说员说了,功能更先进。具体怎么个先进法?她吧啦吧啦讲一堆,我只记住了一句:玉兔号是6个轮子的,美国的月球车是4个轮子,月球表面坑洼不平,6个轮子比4个轮子更稳当。。。
讲解员告诉大家,太空服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现场的模型特别多,试举几例。
Phobos 火卫一航天器
福波斯计划,据说是美苏搞军备竞赛时期的产物。
第一个展厅,可互动的东西主要体现在9块信息展示屏上。8大行星加冥王星,各有一块屏来展示。
每个都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很久,全息投影,全触屏模式,各个细节都能展示,自由控制画面,可缩放、可旋转。可惜孩子们没有这么多耐心,一般划拉两下就失去兴趣,转头走掉。
第二个展厅,亮点是太空舱和体感游戏。
太空舱里的一些抽屉能打开,不过里面空空如也。据说应该有屏幕和互动游戏,但我们没看到。
第二展厅有个体感游戏比较有趣。当你走进游戏区域,站准位置,被感应到了就可以控制屏幕上的宇航员,通过动作选择星球、目的地,之后屏幕上会显示所处的位置等各种信息。
有天文爱好者在第二展厅拍照。
哈勃空间望远镜
第二展厅环境,左侧为模拟太空舱。
最后一个展厅都是互动游戏,深受孩子们喜爱。其中排在NO1的热门项目是模拟火箭发射。
操控按钮给火箭加满油,按动发射键,等待倒数计时,然后小火箭腾空而起。小孩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有人最多要玩十几次。
“火箭”有两个,一大一小,一轻一重。
孩子们玩得特别专注,这个互动体验确实很有意思。
还有一个体验项目是猎户座回归地球。可以手动调整猎户座的坠入速度和角度~~
然后为了让大家感知其他星球的重力,策展人还设计了下面这个项目:
看似是一模一样的大包,实际重量相差很大,从几两到20几斤,最重那个我拉不动~
乐高墙。
出口处还有一个搭建游戏,让孩子们动手搭建自己的领地。
展览介绍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我们参观了1个小时15分钟左右,看电影30分钟,室内展厅45分钟。感觉展厅比想象中要小,但是互动项目还蛮有意思。即使我这样的天文小白看看也觉得不错。适合多大的孩子很难讲,同行的孩子3岁,却是狂热的天文爱好者,看得还挺带劲;美陶6岁,但对天文兴趣一般,因此收获说不上多。还是要看孩子自己,是否对这个领域感兴趣。
我是周二去的,人不多,逛起来感觉挺好;群里有妈妈是周末去的,也说人不多。颐堤港有很多好吃的,看完展正好大快朵颐(这个留待下一期介绍),脑子肚子双丰收。
如果看了我的介绍,你对这个展览感兴趣,请扫下面的二维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