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以及女儿刘氏,都不敢去国公府借钱,因为身份悬殊,若是要不到钱,反被撵出来,那真是太丢脸了,这也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缺点——有人羞手羞脚,有人惧官怯贵,到了大场面就说不出话来,可刘姥姥却敢主动请缨,这就说明她胸中自有城府,绝不是一个单纯无邪的老太太。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在这次经历中,刘姥姥展现出了两副面孔——当着众人她扮糊涂,等人少或者没人时,她才会显露自己的性格底色。
关于刘姥姥的这种特点,《红楼梦学刊》2022年第四辑刊载有刘洪强的文章《刘姥姥的咬舌子与笑话》,文中就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礼节性的恭敬是人情往来之必须,对刘姥姥来说,虽然她羡慕贾府的荣华富贵,表面上对贾府上下恭恭敬敬,但要说她从内心深处敬佩这个家族,却也未必。这从第四十一回刘姥姥要在“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出恭就可以看出来。刘姥姥肚子内乱响,要了两张纸就要解衣,在她认为的“玉皇宝殿”而其实是“省亲别墅”的牌坊下大便,这得需要多少勇气! 这与在佛祖指头上撒尿的齐天大圣几乎没有区别。
贾母一众人在现场时,刘姥姥对着匾额跪拜,等众人散后,她又要在牌坊底下大便,这种前后对比是很典型的。
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刘姥姥在宴席上装出风卷残云般的吃相,以致林黛玉调侃她像个“母蝗虫”,其实这是刘姥姥装出来的。
刘姥姥两次进贾府,都带着板儿,而且原著中刘姥姥动辄拉扯板儿,要他懂规矩,明礼数,不要在贾府太太跟前出糗,可见刘姥姥完全明白礼数为何物,宴席上的大吃大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取悦贾府的太太小姐们,逗她们高兴。
在大观楼下,王熙凤拿着一盘子花,往刘姥姥的头上乱插,刘姥姥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喜欢,自己解释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可事实上,刘姥姥根本不喜欢这样,误入怡红院后,她自己一个人对着镜子,这才说出来真实的心理感受: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
再如缀锦阁下的宴席上,刘姥姥吃鸽子蛋,再次故意装糊涂,她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刘姥姥将鸽子蛋误认作鸡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刘姥姥是装的。七十五岁的刘姥姥,不可能没见过鸽子蛋,她只是想借此机会,引逗众人高兴。
刘姥姥的思路始终是清醒的,她有两副面孔——一副真实的面孔,留给自己,一副装糊涂的篾片相,留给众人。
刘姥姥的这种糊涂相,当然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她两次进贾府,第一次拿到二十两银子,第二次拿到一百零八两,这种结果和刘姥姥的高情商有直接关系。
但读者往往喜欢夸大刘姥姥的情商,甚至认为刘姥姥碾压了贾母、王夫人等人,堪称是红楼情商第一人,这种评价就有些自欺欺人了。
比如上述刘洪强的文章中,对刘姥姥的情商就有如此描述:
刘姥姥知道贾母等人看自己的笑话,但贾母等人并不知道刘姥姥已经知道她们的心思,在这方面,刘姥姥更是技高一筹。当刘姥姥说“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让其他人千形万状喷饭时,哪一方更滑稽呢?
刘姥姥真的凌驾于贾母之上吗?其实并不是,不止贾母,刘姥姥的心思在场众人几乎人人都知道,上到贾母、王夫人,下到林黛玉、贾宝玉,他们都清楚刘姥姥是在装。
第四十回,当刘姥姥喊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时,曹雪芹详细描绘了贾府众人的反应,其中王夫人的反应非常值得注意,原著写的是: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这是曹雪芹堪称封神的文笔之一,却很少有读者注意到王夫人的这个动作。
当刘姥姥闹出这个笑话时,王夫人立即反应过来,这是王熙凤授意刘姥姥,两人打配合,故意逗大家开心,但刘姥姥的搞笑效果又实在太好,所以王夫人一边笑,一边指着凤姐,这一指就把所有的心理内容都表达的一清二楚,中国文学史上,这样身临其境的笔法,实在是很少见。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林黛玉也都能看出来,但她们都当作看一个笑话,不会去较真刘姥姥的“装”,就好比看相声小品,观众被逗得前仰后合,不代表观众都是傻瓜,看不出台上的人是在演戏。
也正因为刘姥姥是通过“装糊涂”,才获得荣府太太小姐们的好感,就注定这种情谊不是公正平等的,这一点很关键,它涉及到刘姥姥最终营救贾巧的问题。
87版《红楼梦》的最终结局,王熙凤临终嘱托,将贾巧托付给刘姥姥,在巧姐被卖去风月场所后,刘姥姥四处寻觅,最终卖房卖地,散尽家财,才把贾巧救了出来。
这个设置自然感人,但无疑不符合原著本意,更不符合实际情况。刘姥姥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能越过女婿王狗儿和女儿刘氏,将家中田地房产给变卖掉,
而且还是倾家荡产,这无疑过度放大了刘姥姥的道德光辉。
贾巧的判词写的是“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一个“偶”,一个“巧”,都是在告诉读者:贾巧被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契机下发生的事,而不是87版里演绎的那样,刘姥姥四处寻觅,散尽家财,这简直是呕心沥血救贾巧,一点儿也不偶然,也不巧合。
真正的结局大概率是:贾家破败之后,贾巧被狠舅奸兄算计,陷入困境,恰好遇上了刘姥姥,刘姥姥认出了贾巧,就顺手将贾巧救了出来,一切都是偶然,一切都是一个巧字,根本不需要刘姥姥散尽家财。
而且最现实的一个情况是,如果真的要倾家荡产才能救贾巧,刘姥姥就没法出手相救了,既要具备爆棚的道德感,又要过女儿女婿这一关,实在是太为难刘姥姥了。
刘姥姥确实受了贾家恩惠,但她和贾家人并不是平等关系,她是通过装疯卖傻,充当女篾片才获得这些资助,正如刘洪强文章中所说“要说刘姥姥从内心深处敬佩这个家族,却也未必”,87版《红楼梦》为了宣扬真善美,自然要把刘姥姥打造成完人,但读者自己心里要清楚,这些内容是不太真实的,善固善矣,真却未真。
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