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统和系统边界
系统是指具有某种功能的稳定结构,比如人体就是一个系统,具有走路跑跳等功能,身体各部分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系统可以是软件、硬件或者过程,只要它能完成一定的任务或目标。
系统边界是指系统包含的功能与系统不包含的功能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区分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标志。系统内部是指我们要开发或维护的部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系统外部是指我们不需要开发或维护的部分,但需要考虑与它们的交互和接口。系统外部可能包括用户、其他系统、软硬件条件等。
为什么要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边界是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规模,定义要创建或改进的系统的那些部分。确定系统边界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与系统交互的所有外部对象,也就是执行者,以及他们对系统的需求和期望,也就是用例。执行者和用例是用例分析技术的核心概念,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确定系统边界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需求冲突和设计错误,因为我们可以清楚地区分哪些事情属于我们的责任,哪些事情不属于我们的责任。如果没有明确的系统边界,我们可能会做一些不必要或不合适的工作,或者忽略一些重要或紧急的工作。
如何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系统边界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术,例如:
通过提问法来寻找执行者和用例。例如:谁使用这个系统?谁安装这个系统?谁启动这个系统?谁维护这个系统?谁关闭这个系统?哪些其他的系统使用这个系统?谁从这个系统获取信息?谁为这个系统提供信息?是否有事情自动在预计的时间发生?执行者希望系统提供什么样功能?系统存储、创建、更新或删除什么信息?系统是否需要把自身的状态变化通知给执行者?系统必须知道哪些外部的事件?执行者怎样通知系统这些事件?
通过画图法来表示执行者和用例。例如:使用系统上下文图(也叫系统关联图)来表示一个简单的黑盒子视图,显示出与之交互的执行者和数据流;使用用例图来表示一个白盒子视图,显示出执行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字法来描述执行者和用例。例如: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说明执行者和用例的名称、目标、范围、前提条件、后置条件、主要流程、异常流程等。
总结
确定系统边界是理解一个复杂问题或现象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问题或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以及与之相关或影响的因素。通过确定系统边界,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问题或现象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和清晰的子问题或子现象,并为每个子问题或子现象设计合适的解决方案或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和维护一个具有某种功能的稳定结构,也就是一个系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